現代化生活需要好水
















【經濟日報╱鍾裕仁】

2007.08.07 03:34 am
 


自來水普及率是社會文明的指標,而飲用好水是現代化生活的願景,因此,好水跟國民生活水準有其必然關係。

人類用水,早期由汲取河水、地下水,逐漸演進為自來水,過程中累積無數經驗與智慧。今日台灣有超過九成的家戶裝設自來水,並已成為生活中「理所當然」的必需品。

民眾對水質要求也從過去只滿意「清澈無色」,進而提升為對健康、氣味及口感的更高期待。政府為改善與提升自來水水質,除了從水源區保育、淨水場管理、設備改善,以及管線更新等措施著手外,亦應思考引進新處理方法,其中薄膜分離就是一種頗具潛力的技術。

從家中水龍頭追溯到水的源頭,原水大部分來自山區水壩所攔截的溪水,再經傳統淨水處理以去除懸浮顆粒與細菌,但仍有口感與氣味不佳的情形,這主要是與水中鹽類和氮類化合物含量有關。例如中南部地區的淨水場,經常取用地下水或鹹井水作為原水,其硬度、總溶解固體、鐵與錳等鹽類含量偏高,雖對人體健康無礙,卻在煮沸後產生鍋垢,影響觀感與口感;高雄市多年的自來水略帶黃色水質,也備受質疑;高屏溪上游過去因養豬業盛行,造成水源含有大量氨氮,帶有令人厭惡的氣味,即使經煮沸處理後亦難以完全消除。很多淨水場也常在水中加氯殺菌,氯與水中天然有機物產生反應成三鹵甲烷等致癌物質,對民眾健康有潛在的威脅。

另外,自來水管老舊難免滲入汙水,地面水箱與屋頂水塔未能洗淨也可能再度汙染。上述這些情況,導致自來水水質不良,卻天天被飲入體內,實在令人擔心可能衍生各種慢性疾病。猶記得60年代,台灣西南沿海居民長期飲用高含砷量的深井水,導致許多人罹患「烏腳病」而有截肢之痛,可為殷鑑。

台灣近年雖經多次修訂飲用水標準,將總三鹵甲烷、硬度與總溶解固體標準等訂得更加嚴謹,並增加規範因臭氧消毒所可能衍生之溴酸鹽濃度。但這些管理標準在原水未改善前,以傳統淨水設施處理實難達到水質標準之要求。於是民眾普遍到加水站買來路不明的山泉水及桶裝水,或自行裝置濾水器,而濾水器品質良莠不齊,民眾又未能定期更換濾芯,長期飲用未必有益人體健康。市面上也熱賣多種淨水機,甚至可分別產出鹼性、酸性電解水、淨水及能量水等多功能使用;超商櫥櫃亦擺滿各種廠牌的礦泉水、純水,成為一種奇特現象。由此可見,日常飲用水已成為社會所關注的課題。

在環境水體日漸惡化的情況下,將薄膜單元運用於淨水處理程序在美國與西歐已漸成趨勢。利用逆滲透膜(RO)或奈米過濾膜(NF)去除一價與二價離子,以降低硬度、改善口感;或應用微過濾膜(MF)作為前端處理,以降低水體中之懸浮固體、原蟲與細菌,減少砂濾負擔與殺菌加氯量。如此皆可使處理後的水質更能確保國民的健康與降低致病風險。

台灣的薄膜單元淨水處理,除已在各離島海淡廠與鹹井水廠施行外,目前台灣自來水公司的拷潭與翁公園兩座淨水場,亦採用此類單元處理設備,試圖將原本硬度偏高的自來水降至符合水質標準,以因應現代化生活需求。

在水質標準日趨嚴格,而潔淨水源卻又日漸難覓的情況下,未來引入如薄膜分離等新處理技術,提升淨水場產水品質,將是不可避免之趨勢。

過去因薄膜價格較高,罕為淨水工程所採用,但隨著合成與加工技術的進步,此類設備的價格正逐年下降,相信大型淨水工程選用此等高級處理技術以提供較佳水質的日子即將到來,屆時將可滿足國民飲用「好水」的期待,讓國人能喝得安心、喝出健康!

(作者是中興工程顧問社經理)



【2007/08/07 經濟日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ourwater 的頭像
    ourwater

    OurWater~淨水器開飲機礦泉水經銷~

    ourwa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